不久前,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第四届艺术节闭幕式安排了一个特殊环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写道:“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集中学习后,该校各班以召开班队会、设计黑板报、组建宣讲队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
和周恩来红军小学一样,淮安市淮安区一大批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红色德育,既注重“一校一品”,又形成区域特色。淮安区教育局局长咸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总书记在信中殷切期望的那样,我区多年来始终坚持积极探索、多措并举,让红色精神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德育名片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在淮安家喻户晓。1935年,为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号召,新安小学14名学生自发组成“新安旅行团”,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开展革命宣传,谱写了少儿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从那时起,“新旅精神”成为流淌在新安小学师生血液里的精神符号。提到“新旅精神”,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也如数家珍。
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淮安区成立。楚州中学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德育”网络平台子网站——“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至今访问量已超过48万次。自2010年10月25日开馆以来,该校已累计选拔培训96名学生讲解员,面向校内外提供了432场精彩讲解,为传播红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每一个楚中学子而言,庄严肃穆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都是其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该校校长张乃宝说。
“淮安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革命老区,丰厚的红色德育资源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区委书记徐子佳说:“近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为培育‘崛起江淮’的新生代建设者奠定基石。”
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姚树洲告诉记者,从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到大胡庄战斗、解放淮城战役、车桥战役,从“讲解团”“记者团”“电视台”再到红色文化教育队伍……一大批红色元素汇聚成为该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库。
2017年9月26日,在第四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楚州实验小学92岁高龄的特聘辅导员韩福森在淮安市烈士事迹陈列馆对着一幅幅图片与一件件烈士遗物,含泪向孩子们讲述当年自己和战友的抗战故事,孩子们听后潸然泪下。由许许多多和韩福森一样的特聘辅导员组建成的“红色文化教育队伍”,成为淮安区传播红色种子的“播种机”。
和楚州中学类似,依托新安小学“新旅历史纪念馆”成立的“小讲解团”“小记者团”,周恩来红军小学的“红军娃”电视台……一支支传递红色精神的“宣传队”在为学生成长提供红色资源的同时,也打造了一张张淮安区对外宣传的红色“名片”。
淮安区各校在营造红色育人环境方面也下足功夫。“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尽显红色教育特色”,这是许多人走进该区诸多学校时的强烈感受。勺湖中心小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等一幅幅宣传标语,淮安中学的“恩来语录长廊”“恩来语录灯箱”,周恩来红军小学的“翔宇楼”“崛起楼”“恩来园”“长征园”,车桥战役红军小学的“红色教育专用教室”……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正潜移默化影响着淮安区的莘莘学子。
创设主题活动,继承革命传统
3月5日,勺湖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走进周恩来故居,参加“缅怀周爷爷,立志兴中华”主题活动,一棵有着数十年树龄的松树前围满了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该校副校长朱宜江告诉记者,松树名叫“童怀松”。1979年,勺湖小学的学生收到来自北京三里屯二中的一封特别邀请信:两地少先队员用总理故居的土和天安门金水桥下的水,在故居和二中分别种下“童怀松”“永怀松”,寓意少年儿童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从此,勺湖小学以“沃土育青松”为起点,拉开了学习周总理“从小立志兴中华”的序幕。
1979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81周年纪念日,一场以“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为主题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总结表彰大会在淮安中学举行。至今,这一活动已连续陪伴淮中学子走过39个春秋。该校校长王玉洲告诉记者,多年来,淮安中学以“学创”为核心,延伸出周总理诗文朗诵会、“歌唱周总理,激发爱国情”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红色德育主题活动。近40年来,一批批淮中学子在传承中走近周总理、学习恩来精神。
“作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一直以来,我们以红色文化滋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周总理精神学习好、弘扬好、践行好,全力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闯说。如今,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已成为淮安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精神随之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
每逢3月5日车桥战役烈士纪念日、4月26日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纪念日,车桥战役红军小学和大胡庄红军小学的孩子们都会亲手制作寄托哀思的白花,参加“我为烈士献朵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车桥战役红军小学德育主任夏崇安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白花时眼神中流露出的虔诚,我相信,那一刻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2016年,为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周恩来红军小学举行“足球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出征仪式,中央电视台记者跟团6天,对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活动中,孩子们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看“红军村”、走“红军街”、经“红军桥”、过“红军渡”、观“红军沟”,探长征遗址、访红军小学、瞻仰红军长征纪念馆……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之路让孩子们懂得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在淮安区,每所学校都形成了有特色的红色德育活动。2015年5月4日,新安小学“重走新旅抗战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2017年7月5日,淮安区四所红军中小学师生一行50余人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航天科技新长征寻访”活动;四川省西昌市冕宁县红色冕宁纪念馆、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等地,遍布着楚州实验小学“红领巾寻访团”孩子们的身影……各校结合校情、地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红色德育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突出课题引领 塑造育人品牌
2018年3月,因地处大胡庄战斗烈士牺牲所在地,茭陵中心小学正式更名为大胡庄红军小学。采访中,该校德育主任靳海荣告诉记者,更名前,学校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校800多名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知多少”摸底调研。“小学生对党史知识知之甚少,堪忧。”调研后,靳海荣在工作日志中写道。针对调研结果,该校制订“党史知识进课堂”计划,每月一节“红色文化辅导课”成为必选课。该校还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追踪“铸魂补钙”成效。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该校学生对党史知识的了解日渐丰富。
“多年来,历经打磨提炼,我校形成了包含团队活动课程、基地实践课程、新旅体验课程、新旅节庆课程、访学游学课程等在内的‘新旅文化’课程体系。”新安小学德育主任张树利介绍说。以基地实践课程为例,一沓沓集知识问答、实践探究功能于一身的“参观体验卡”成为该校的创新之举,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参观,将体验卡带回家,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看答案,还能和父母、同伴分享红色知识。
5月30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楚州实验小学为新一批校级“周恩来班”“关天培中队”“谈丹崖中队”授旗。9年来,每年选出一批“一班两中队”成为该校惯例。据统计,淮安区各中小学校至今已累计成立各级周恩来班1769个。此外,该区还针对“周恩来班”“翔宇中队”“童怀松中队”“新旅中队”,开展“校园文化示范校”“行为范示范校”“红色教育示范校”“一班三队三校”创建评比活动,激励各校不断丰富红色德育内涵、提升红色德育实效。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已成为淮安区各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淮安中学开设的《像周恩来那样律己待人》《周恩来故事选编》《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等校本课程成为每一个淮中学子案头的必备书,楚州实验中学的《关天培血战虎门》《抗金女英雄梁红玉与淮安蒲菜》、楚州中学的《华中分局在淮安》等课程则为该区红色德育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感。
为了让红色德育更有深度、更富内涵,淮安区突出品格提升,不断强化对红色德育的理论研究。2016年,楚州中学围绕红色德育主题相继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省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实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市级课题《依托省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实施“特色化德育课程”的研究》;楚州实验中学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组建学生红色文化研习小组,通过课题小组向全校辐射,收到良好效果。
2016年12月,淮安区在江苏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会作专题经验介绍;2017年10月,该区德育案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经教育部评选入选全国优秀德育工作案例;近年来,该区红色德育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红色德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淮安区分管教育副区长谈效艳说:“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指示精神,继续探索红色德育实践模式,着力提高育人效果,努力为‘托起明天的太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来源: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