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已建立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考评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
强化职责,以制度推动工作任务落实。严格落实省、市文件精神,迅速出台淮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及一系列工作制度。全区共设区级河长16名、乡级河长192名、村级河长471名,全区26条重要骨干河道、272条乡级河道及2449条村组河道实现河长全覆盖。全区共设立近700块河长制公示牌对社会公开河长信息,接受群众监督,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长制工作。区、乡、村三级河长主动认河、巡河、治河、护河,去年共计巡河超过850人次,办结问题近200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提高对河长制的社会知晓度。
突出重点 以排查促进河湖“三乱”整治。对全区26条重要骨干河道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河湖健康“把脉”,按照治理难易程度划分等级。重点治理省、市交办问题,提高河长站位,层层分解任务,狠抓落实,自加压力,将重心下放、关口前移。通过河湖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整治违章种植、养殖、乱抛垃圾等问题,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古淮河等流域性河道“三乱”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共清除畜禽养殖场80家,清除货场码头49户5万平方米,清除违章种植面积2万平方米、各类违章搭建56处、房屋18000多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近500吨,拆除、拖运130余只沉船和无主船只。组织专职人员做好河道长效管护工作,按月考核,去年在巡查执法中共发现问题7处,已处理5件,2件正在推进落实。
着眼规划,以项目带动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去年全区累计投入近2亿元,实施了城市水环境治理、农村河道疏浚、大运河水环境治理等一批工程措施,不断改善城乡水系淤积、连通不畅、黑臭水体等“顽症”。2018年将继续投入超过1.8亿元推进农村河道疏浚、茭陵一站引河治理、城市水环境整治工程。(宋莹莹)